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记“国家奖学金奖、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张皓涵同学
张皓涵,男,白族,1992年4月出生,201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1-2班本科学生、团支部书记。现已成功保送至中央民族大学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奖励及荣誉:自入学以来荣获优秀团干部、校三好学生等诸多荣誉称号,收获包括国家奖学金、两次优秀学生奖学金、三次学习一等奖学金在内的各项奖学金以及“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课题一等奖等各类奖项。
古语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学习,于生活,于自身思想之建设与此理甚为契合。“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步入大学,是人生一次新的启航,而这次启航,张皓涵把“敦品励学,才德并懋”的校训牢牢系于心间。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习乃学生之天职。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勤勉的学习与阅读的积累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张皓涵同学在专业上找到了学习的门径,他不仅能够读进去,还能够走出来,客观冷静的审视作家作品,还不时以自己的见解与中文系老师进行交流,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赏。对文学的热爱,使他对文字特有的一份锐感。张皓涵从大一到大三都保持着入校之初那种良好的学习状态,综合绩点始终在系里保持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学习一等奖学金。但他深知,于文学而言,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以及锐感的洞察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课外,在赵晓辉、冯雷、赵玉琦等老师的指导下,张皓涵同学承担着多个学生科研课题项目,其中赵晓辉老师指导的课题“莫言小说中的乡土意识与故乡想象”在2013年的评比中获一等奖。可以说,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是张皓涵大量阅读作家作品、研究论文以及专著的有利契机,亦架起了另一座他与老师们交流、学习的桥梁,这一过程中,他的研究潜质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其研究学习的能力亦得到明显提升,为将来进一步学习与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亦开启了他对于文学研究的兴趣之门,继续“学术”成了他最终坚定的选择。在竞争激烈的2015年推免大战中,张皓涵成功脱颖而出,保送至中央民族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有花堪折直须折
作为中文11-2班的团支部书记,张皓涵同学以一颗赤诚之心真诚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此外,还与队友共同创建工大排球社,并担任副社长。作为团支书的他,协助班导师管理班级,竭诚为同学服务;作为社团干部的他,以为社团谋发展、为社员勤奉献的宗旨实践着每一件与社团相关的事;作为预备党员的他,时时刻刻以严格的标准规范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关心党的大政方针以及国家的时政与现实,以时代青年之姿关心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诚然,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是一名优秀学生应当努力的方向。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后,张皓涵亦经常思索“我的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可以说,只有千千万万个“我的梦”得以实现,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努力实现“我的梦”的道路上,张皓涵同学不敢怠慢不再重来的青春年华,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论在班级、社团抑或是党支部,不同的角色赋予了他不同的使命,无论处于哪个角色,张皓涵都能把肩上的任务处理好,把时间分配好,把使命传承好。所谓责任与担当,是作为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张皓涵同学作为班级的团支书、社团的副社长以及党支部的一员都能尽职尽责,毫不怠慢,勇于担当,成为每一个集体中的中坚力量。
会学习亦会生活
生活中的他是个“会生活”的典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时常还去观看音乐会、话剧、舞台剧等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开朗活泼的性格让他与老师、同学相处得十分融洽,懂事、有礼貌让他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活跃的思维让他在与同学相处之间常常妙语连珠,能活跃气氛。此外,三年的勤学生活不仅让张皓涵养成了良好的论文写作规范,他的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数篇,他还时常写写散文随笔并经常发表在北方工业大学校报上,后期受主编老师之邀还开设“读懂张爱玲”专栏,连载六期其于张爱玲作品阅读的心得体会。许多学校里的朋友因为文字认识了张皓涵,并跟他有颇多交流,使工大多了一抹人文亮色。球场上的他是球队的主力二传手,负责组织全队进攻和配合,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桃李杯”师生排球赛中带领排球社队战胜教师代表队,受到郭玉良书记的赞许。
《红楼梦》中薛宝钗咏海棠有诗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当国家、社会以及学校为莘莘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之时,青年人应当以“只争朝夕”之心努力向上,永不停歇。曾经汪国真以一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红遍青春校园,现在读来,还是颇有感染之力。既然拥抱青春,就应该朝着远方、朝着未来,笃定而坚实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