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文法 > 学子风采 > 正文

风采文法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记中文16-1班优秀学子刘蕙瑄

作者:学工办
时间:2019-10-22
阅读次数:

刘蕙瑄,中文16-1班宣传委员。

曾获Y-POWER杯第五届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最佳人气奖和优秀奖,多次获得学习奖学金、思想品德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等。

现保送至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找寻生活里的诗

“我曾是一只做牛做马的闲云野鹤/如欲相见 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光阴改变这一切 也改变着人的性情 不幸我是例外/能做的事就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这是她中学时代喜欢的木心的诗,彼时还挣扎在高考的漩涡中。她自小热爱艺术,从会拿笔起就喜欢写写画画,文学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电影艺术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她,它们共同灌溉了她向往艺术世界的心灵,引导了她灵魂的去向,促进了她的审美观的形成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生活本不是艺术的、诗意的,而多样的艺术和种类让她在不怎么容易、不怎么如意的生活里寻找微小而简单的诗意和罗曼蒂克。

就这样她幸运地在考大学的时候被一直向往的中文系录取,大学学习的这些课程帮助她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艺术体系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的基础。这几年的大学生活她其实过得还挺闲适的,不做过多的社交活动,仅仅简单生活,遵循自己纯粹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她常常去看画展、艺术展,走进剧场去看音乐剧、歌剧,这些活动给予她精神上极大的滋养。同时在社会实践方面,大一暑假她在星巴克兼职学习咖啡艺术,大二在小豆豆艺术馆兼职运营公众号,负责文章的撰写等工作。

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在学术上,大二期间她加入了班导师董老师的有关石景山文化与冬奥会精神汇通的课题小组。一年多的时间里,在班导师的带领下,他们通过网络搜集、查阅古籍、实地调研石景山文化遗址等多种方法详尽地搜集和整合了相关材料,深刻把握石景山传统文化底蕴,打造石景山的文化名片。同时他们进行了中西文化汇通的研究,寻找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为石景山与冬奥会搭建文化桥梁和精神纽带。大二暑假的小学期和大三上学期,她利用文化产业实训(影视拍摄)课程的机会,带领小组同学拍摄了两个微电影短片,都得到了专业课老师较好的评价和鼓励,其中第二个作品在Y-POWER杯第五届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中获得了最佳人气奖和优秀奖两个奖项。

三年时间里,她也逐渐找到了更想努力学习和研究的方向——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的艺术史论专业。于是从大三寒假她就着手开始学习艺术史论的专业课,春天的时候参加了传媒大学的考研咨询会。“即便是拿不到优秀营员,来交流交流也很好”,在咨询会老师热情地鼓励下,她抱着交流学习的目的参加了夏令营。

在夏令营当天她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985、211高校的优秀学生,他们许多从大一就准备保研,所以当时的她面对众多优秀的竞争者时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和无形的窒息感。让她没想到的是,面试的气氛竟意外的轻松,这场面试对她来说更像是一次畅谈、一次请教。最终她幸运地得到了“优秀营员”的资格。在那之后她又回到了紧张的复习中,对于保研其实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她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没想到在九月学校面试后,她竟然在推免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她第一反应并不是她得到了什么,而是一种涌上心头的被认可感,她为自己的幸运而感到感恩和知足。

这些年在艺术作品、理论知识的感染和熏陶下,她更加坚定的了心中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理想,她不单单热爱艺术,更敬畏艺术,敬畏艺术的庄严性、思考的庄严性以及哲学的庄严性。当然除了不断的吸收和累加,永远保持一颗赤诚之心,永远善良,永远会共情,永远在归真返璞的路上。


版权所有  ©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瀚学楼7层,邮编:100144
 

信达互联
网站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