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中心于2005年申请设立。围绕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立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主要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在具体的教学与研究中,侧重对网络知识产权、生物遗传资源、文化创意等新形势下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形成“以知识产权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国内外立法、理论发展为基本导向,从文理结合的角度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特色。
一、研究方向:
1、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围绕网络法律与实践,形成多项科研成果:先后发表论文“计算机互联网域名被抢注的成因及其法律调整”、“论反向域名侵夺的认定标准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网上链接的法律责任”、“对我国已出现的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法律分析”、“网上拍卖法律问题初探”、“论“黑客”行为的法律性质和法律调整”“与网络有关的著作权侵权案件的主要特点及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 “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承担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调整”、“网络游戏产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调整”,司法部“网络虚拟财产研究”,中国法学会“流氓软件”的法律性质及其法律调整等多项涉及网络领域的科研课题。在网络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生物遗传资源”法律问题的研究:研究中心致力于遗传资源法律保护问题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由人类基因图谱的公布引发的对隐私权问题的思考”、“论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研究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等论文,承担过校重点科研课题“基因专利法律问题研究”等。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获奖:“论人类遗传资源国际合作研究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获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 “优秀知识产权成果奖”。“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分享的法律思考” 获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3、文化创意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围绕近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团队先后承担北京市社科重点科研课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法律问题及法律调整”、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课题“北京市文化创意专利法律问题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文化法治体系建设研究”,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研究特色。
二、研究机构负责人:王素娟教授
三、研究团队:目前有研究成员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人。研究成员中,既包括长期从事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与研究的法学专业人员,也吸收了在本校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广告学等方面的教师参加,在知识产权研究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团队成员曾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北京市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相关成员的研究成果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