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桥,法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基础理论、经济刑法。现任文法学院副院长、学校法律顾问,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中国刑事执行法学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社会治理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石景山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产业特派员、《北京文化创意》期刊特邀审稿专家等职务。先后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2013年),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双千计划”(2016年度),经北京市委组织部、统战部选调挂职任石景山区人民法院院长助理(2016.9—2017.9),经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市委组织部、市教工委等六部门选拔入选“北京市国家治理人才培养计划(第三期)”(2018.6—2019.10),当选第三届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暨法治建设委员会专委(2019年)。近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15项,独著3部、合著4部,在法学核心期刊及权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主题报告23次,接受新华社、光明网、法治日报、科技日报、新京报等权威媒体采访12次。
一、代表性著作及论文
1.《经济刑法基本理论》(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版;
2.《经济刑法解释原理的建构及其适用》(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版;
3.《刑法解释的基本原理——理念、方法及其运作规则》(独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4.《立体刑法学》(合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
5.《刑法学的新发展》(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6.《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科学术发展史》(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7.《信息化背景下金融犯罪的治理结构转变》,载《中州学刊》2021.05期;;
8.《构建立体刑法学视野下的反腐败“中国方案”》,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6日,为“学习强国”平台转载。
9.《<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若干修改建议》,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专供信息》(中办)2017年第1114期采纳;
10.《我国经济刑法的行为类型》,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北大核心,CSSCI);
11.《我国刑法解释理论变迁中的利益衡量思考》,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5期(CSSCI);
12.《被害人自冒风险的刑事归责:论自我负责原则》,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1期(CSSCI);
13.《死刑为什么应当存在?—对死刑的追问》(下),载《江淮论坛》2011年第1期(CSSCI);
14.《死刑为什么应当存在?—对死刑的追问》(上),载《江淮论坛》2010年第6期;
15.《空白刑法的规范诠释:在构成要件明确性与规范弹性之间》,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
16.《危险驾驶犯罪行为的刑法界定》,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6期;
17.《刑法“中国型解释”的构建》,发表于《光明日报》2009年2月26日。
二、代表性荣誉奖励
1.2022年《政府法务实训》》(主要成员,排名第2)获评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个人荣获“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
2.2020年《新时代重庆民政发展战略研究》(调研报告,排名第6)获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
3.2019年《北京市推动监察职能向村和社区延伸的基层腐败治理机制研究》(调研报告)获北京市纪检监察系统调研成果优秀奖;
4.2016年《经济刑法解释原理的构建及其适用》(独著)获评中国法学会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二等奖;
5.2015年《刑法解释的基本原理——理念、方法及其运作规则》(独著)获评中国法学会第三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提名奖;
6.《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权司法化改革探究》获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主题征文全国二等奖(2013年);
7.《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与刑事司法的良性互动》获中国法学会“第八届青年法学论坛”主题征文优秀奖(2013年);
8.获评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9.获评北方工业大学师德先锋(2018—2020年度);
10.获评北方工业大学首届玉兰新闻人物奖(2017年)。
联系方式:电话010-88802182,传真010-88803378,
电邮,haiqiao_wang128@163.com。